2023年1月5日下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基地2022年度会议顺利召开。理事会会议采用线上方式举行,会议由基地秘书长文法学部副主任陈锋教授主持。基地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四平研究员,基地首席专家文法学部主任唐军教授,以及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王大广研究员,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一级巡视员陈建领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健教授,科发院人文社科处处长李娟研究员,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尹宝才教授,城建学部副主任陈艳艳教授,信息学部副主任杨震教授,经管学院副院长艾小青教授,城建学部副主任熊文副教授,文法学部李君甫教授等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席专家唐军教授就2022年基地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对2023年的基地工作计划与预期成果做了说明。
2022年,基地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为强化新型智库建设奠定了重要根基。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6项(含重大重点各1项)、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2项、 北京市博士后科研资助2项,决策咨询20项,累计到校经费约350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4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2部、教材1部。
2022年,基地以新型智库为导向,为国家与首都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连续13年出版标志性成果——《社会建设蓝皮书》。完成咨政研究报告8篇,内参2篇,被政府采纳和领导肯定性批示的报告有5篇,其中唐军教授带领的团队成果入选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理论成果,陈锋教授带领的团队成果获国家级领导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各1篇,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文2篇。
2022年,基地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深入基层调研,增强社会影响力。主办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2场、举办陆学艺学术讲座、青年学术论坛等20余场,大大增进了学术交流,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围绕接诉即办、城市更新、养老服务、楼宇党建、社区治理、社工服务站建设等开展市情调研计45次,为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奠定了厚实基础。
唐军教授从科学研究与智库研究的相互转化、团队建设、学术交流、信息平台等方面对基地2023年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期望在各位理事的共同支持与基地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地能够在2023年进一步发挥智库的功能,更好的服务国家与首都的战略发展。
全体参会理事首先对基地2022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于2022年基地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表示祝贺。同时,与会理事也就基地2023年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态势感知,针对国家与首都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研究与智库研究,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实时发布基地相关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增强跨学科研究,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增进高水平的成果产出。四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落实落细不同方向的团队与个人责任,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
最后,基地理事会理事长李四平研究员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李四平理事长对于2022年基地在项目获批、科研成果、咨政报告、学术交流以及规范运行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已有成绩体现了基地的品牌特色,并充分展现了基地的智库导向。同时,李四平理事长也对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继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服务国家与首都发展战略,为国家和首都发展做出可持续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创新发展成果,解放思想,打造资源聚集的联动交流平台,推进跨学科的合作,让各项工作进一步开放化、网络化和生态化,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事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凝练特色和研究优势,继续打造《北京社会建设蓝皮书》、“学艺讲堂”等品牌项目,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可持续智库标志性产出。四是继续夯实基地团队建设,切实提高研究基地的学术团队质量和研究水平,通过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合作,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团队。五是积极争取获批“北京高校哲社创新研究中心”和民政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研究基地”,拓展资源,提升水平,力争基地未来进入社会治理领域高端智库行列。
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
202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