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院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于2024年9月成立。作为学校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社会学院主要负责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它承载着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致力于为国家重大战略及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追溯社会学院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世纪初叶,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先生带领创办了社会学学科,并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其中,2001年社会工作专业获批设立,2006年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得以批准,2008年社会学更是被确立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社会学专业开始招生,2010年,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也顺利获批。陆学艺先生的卓越贡献,为社会学学科的稳健前行铺设了宽广的道路。
自2013-2023年,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文法学部主任唐军教授的引领下,社会学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与突破。2014年,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根据学校机构调整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调整为文法学部。2019年,社会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社会工作专业也紧随其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全面覆盖。
二十余年风雨兼程,学院始终秉持“立足社会实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建设志向,坚守“入主流、凝特色,重交叉、求卓越”的建设原,坚持社会建设主攻方向,深耕社会治理特色领域。2024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社会学院应运而生,学科发展迈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新阶段。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学院师生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共创辉煌。
社会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等教学科研部门,以及社会工作(MSW)教育中心、公共管理(MPA)教育中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师岗50人(含师资博士后),其他专技3人,管理岗10人,工勤岗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近半数教师拥有海外学术经历。此外,学院还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首都社会建设研究团队”及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双百行动计划”示范团队等优秀团队,并汇聚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青年英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才、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北京市圆明园学者、“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以及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管理育人先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引领。
在人才培养方面,现有本科生和研究生393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确立了“围绕课堂学知识,深入社会做调研,立足本土塑价值”的育人理念,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方针,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至今已经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为首都和国家输送大量的优质人才。近年来,社会学类专业确立了“经典阅读”的理论训练和“调研中国”的社会实践训练培养模式,并与导师制相结合,为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奠定重要根基。学生在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本科论坛等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社会实践团队也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千校千项”好项目、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评选中脱颖而出,彰显了学院学子的卓越风采。相关实践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成果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拥有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和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部级基地,以及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计划“首都社会建设研究”团队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双百行动计划’示范团队”两个省部级学术创新团队。同时,学院还与北京市党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多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如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当代中国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等,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科研平台。学科团队聚焦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领域,师生携手共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北京市等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均获批数5-6项,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领先。同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和重要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团队科研成果也屡获殊荣,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青年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民政部全国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
在服务国家与首都社会发展方面,学院坚持科研与智库研究双轮驱动,教师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多次赢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并被国家部委及北京市委办局广泛吸纳应用,为政府科学决策贡献重要的智力支撑。同时,学院多名教师担任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市民政局、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房山区等党政部门的智库专家或政府顾问,并积极投身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社会治理实验,为首都城乡基层治理贡献力量。智库研究与社会服务为学科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学科团队努力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与实力。
二十五载春秋风雨,同舟共济;二十五载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展望未来,社会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携手奋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努力实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学院辉煌目标。
(以上数据截止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