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晚,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学艺讲堂”多元文化与文化沟通力讲坛举办的“《宇津保物语》的中国读法”专题讲座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本次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日本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刘晓峰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顾春副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本硕博士研究生等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聆听了讲座。
刘晓峰教授首先生动扼要地介绍《宇津保物语》这部日本最为古老的长篇物语小说由古琴之声、密琴代代相传所展开的复杂脉络,随后探讨声音在古代中国所富有的神圣性,追溯我国古代特殊的声音文化以及由声音系统所构筑的现实秩序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数字秩序、四季更迭、日夜交替、生死变换、阴阳交错、时间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指出《宇津保物语》在深刻理解和吸收中国宇宙观与声音文化之上,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域憧憬又极富浪漫想象、大量涉及儒释道典籍与古典意象的神秘“波斯”世界。刘晓峰教授指出,主人公受教学琴的“波斯”以唐土为原型,但为了渲染更富有神奇瑰丽的异域色彩与意象,作者采用了“波斯”之名。同时,《宇津保物语》可谓中日音乐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枝独秀,其特殊性和伟大之处在于它在深入吸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上别具匠心地创造了日本自己的传奇故事,而以古琴为主线结构而成的古代长篇小说在中日两国都是绝无仅有的。跳脱出江户国学家建构的日本美学“物哀”的理论框架,从东亚文化交流的视角,《宇津保物语》便成为日本古典物语文学十分伟大和浪漫的巨著。
在讲坛最后,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日本近现代思想研究专家徐金凤教授,浙江财经大学中日交流史研究专家毕雪飞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耘教授,南开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刘雨珍教授,以及在线的高校学生围绕讲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提问和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关于主题的思考和认识。讲座超时半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留下许多富有研究价值的学术问题。
撰稿人:刘成功 顾春
文法学部
2022年12月19日